「愛上帝創造的萬物,…愛所有的動物,不要引起牠們的不安,不要虐待牠們,不要剝奪他們的喜悅。」
「我並非不接受上帝的存在,只是我謝絕了他的拯救。」
–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yevsky)
今天是俄國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冥誕,他於1821年出生於莫斯科。
15歲時,母親過世,他離家進入尼古拉耶夫軍事工程學院就讀。畢業後擔任工程師,靠翻譯書賺取額外的收入。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20歲左右開始寫作,25歲發表第一本小說《窮人》,被譽為俄國第一部社會小說,他開始進入聖彼得堡的文學圈中。
但是1849年他因為參與文學團體討論一本批評沙皇的禁書而被捕,判處死判!所幸在行刑的前一刻被減刑。他在西伯利亞監獄中過了四年,之後再服六年的流亡義務兵役。獄中的經歷對他的思想與寫作產生極大的影響。
回到聖彼得堡以後,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其兄共同創辦《當代》雜誌。1861年他發表《被欺凌與被侮辱的》,1862年發表《死屋手記》(後來有學者認為這是第一本存在主義的書),之後,恢復了他在文壇的聲望。
他其後的作品有:《冬天裏的夏天印象》(1863)、《地下室手記》(1864)、《罪與罰》(1866年)、《白癡》(1869)、《羣魔》(1872)、《卡拉馬助夫兄弟們》(1880)。
杜斯妥也夫斯基常常描繪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卻都有著異於常人想法的角色,掌握19世紀暗潮洶湧的俄國社會中的小人物的心理。其中《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是他在大部分創作生涯中長期辛苦經營的力作,貫穿整個小說的,始終是對上帝信仰的追求。這部小說以一樁弒父案爲情節,受害人的幾個兒子在某種程度上有串謀之嫌展開,表現一個信仰、猜忌、理智與自由意志之間的道德角力。小說中有他的遭遇與經歷的投射,例如他年僅3歲的兒子阿遼沙因家族遺傳的癲癇病而夭折,悲傷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將阿遼沙名字寫入小說,成為貫穿始末的英雄,並賦予他所敬仰與追尋的美德;杜斯妥也夫斯基在西伯利亞流放時的遭遇與人物,例如遇到一個被誤控謀財弒父放逐至此的年輕人,成為他小說中的材料…。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創作,使杜斯妥也夫斯基寫作達到最顛峰。可惜他在《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完成後僅四個月就在聖彼得堡過世,時間是1881年2月9日,享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