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代美國喬治亞州白原村的一所小學裡,有一個小男孩不小心踩到一個小女生的腳,小女孩哭了。老師不問清楚立即怒斥男孩:「你傷害一個女孩,還不知羞恥嗎?」老師的斥責讓這個男孩心裡很受傷,終生難忘。他後來回憶說:「我並不是有意的,對我的粗心大意,我很抱歉。但我一點也不感到羞恥,我沒有做錯,我厭惡那種說法。直到我開始教書時,仍未忘記,我立下決心,永遠不用那種口氣對待學生。我要先了解事實之後再予處理。」
這個男孩,後來果然成為世界著名的教育學家,他就是被稱為「世界教師們的教師」–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
今天是克伯屈的冥誕,他於1871年的今天(11月20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白原村。
他原想和他父親一樣當牧師,但是自從讀到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後,他的思想慢慢改變,漸漸從教會的束縛中解放。
他讀過莫瑟爾大學,再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他開始體會到自由與好奇的批判精神,以及反對傳統與追求真理的勇氣,同時接受了「真理並沒有絕對」的信念。
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克伯屈當過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小學校長。後來又到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遇到許多教育學家,其中一位對他影響最深,就是杜威(John Dewey)。
杜威提倡實驗主義的教育哲學,克伯屈則是杜威實驗主義哲學的闡揚者。杜威文章晦澀難懂的學說,經由克伯屈豐富的著作和生動的演講,發揚光大。克伯屈成為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繼任者。1932年,他們師生的教育理論促成了哥倫比亞大學本寧頓學院的設立,其中有兩幢建築是以他倆的名字命名。
克伯屈反對傳統教育抹煞學生的興趣,桎梏兒童的心靈,以及僵化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他主張課程編製以兒童的興趣為中心。設計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方式統整課程進行教學。「興趣原則」是克伯屈著名的教育理論,他的「同時學習原則」也是學教育的人所熟知,包括三項:
主學習:直接達到的教學目的。
副學習:與功課有關的思想或概念(如鴉片戰爭一課,同時學到地理和衛生知識)。
附學習(輔學習):學習時所養成的理想態度(如實驗課學到科學精神)。
克伯屈桃李滿天下,學生來自世界各國,許多學生回國後多從事教育工作,所以克伯屈被稱為「世界教師們的教師」。
1965年2月13日克伯屈逝於紐約,享年94歲。